降温正当时,全球死因之首——心脑血管疾病需多留心!
发布日期: 2018-12-10 08:54    编辑: 欧主编    点击:
导读: 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 心脑血管疾病也进入高发期 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古语有云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
 
  心脑血管疾病也进入高发期
 
  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尽管心脑血管病四季均可发生,但统计资料表明,冬季的特殊气候条件,使之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与夏季相比,冬季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升高41%,其中,卒中相关死亡增加近一半,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增加三分之一。
 
  为何冬季易频发心脑血管疾病?
 
  1、冬季,天气骤然变冷,人体新陈代谢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老年人普遍存在动脉硬化症状,如遇寒冷空气袭击,便会全身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很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肌梗死。
 
  2、冬季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加上日常补水不足,导致血液黏稠度过高,进而使血液流通不畅,可致使血管堵塞。
 
  3、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血压波动增大。高血压或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弹性差,血压突然升高易导致高血压或脑动脉硬化患者发生脑出血。
 
  4、由于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很多人在大喜大悲,情绪较大波动后。心情不畅,心理压力过大及居住环境、生活饮食习惯以及过度劳累等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以下几种人群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患者;
 
  40岁以上的男性;
 
  职场白领;
 
  生活无规律、不良嗜好多的人;
 
  长期服避孕药的人;
 
  居住在高寒地区的人。
 
  专家指出,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症状较多且明显,只要稍微注意都能发现。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症状:
 
  心梗
 
  1、发作信号:大汗、持续胸痛、后背痛
 
  2、急性心梗发作症状
 
  男性患者:持续胸痛(67%)和大汗(70%)。
 
  女性患者:放射痛、后背痛、恶心呕吐多,胸痛和大汗则相对少见。
 
  上了岁数的人:症状不太明显,大汗则对老年人最具有价值。也就是说,老年人发作时即便不怎么胸疼,但是出大汗就要注意了。
 
  脑出血
 
  脑出血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在发生脑出血的患者中,50%有先兆症状。
 
  发作信号——剧烈的头痛
 
  一般有头痛和呕吐,并迅速出现昏迷、偏瘫、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剧烈的头痛是脑出血的最常见症状。一旦出现剧烈的头痛,患者要首先想到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采取自救措施。
 
  冠心病
 
  发作信号——心绞痛
 
  心绞痛,心前区出现的一种不可名状的、让人难受的压榨感和憋闷感。
 
  有时候也会表现为心悸、喉部紧缩感以及肩背部疼痛等症状。

 
  5招科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生活规律
 
  早晨气温低,不适宜晨练。早上6-10点,是人体血压较高的一个时段,出门过早,受到寒冷刺激,较容易出现心脑血管问题,中老年人最好在早饭后10点再锻炼
 
  2、适量运动
 
  要根据身心情况锻炼身体,每天有氧运动不少于30分钟,不要选择爬山、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项目。
 
  3、保持乐观态度
 
  避免情绪大起大落。研究表明,心脏和血管对情绪反应最为敏感,过于兴奋或生闷气都会导致血压波动,诱发疾病。
 
  4、注意饮食
 
  在饮食上不要吃得太油,饭菜宜清淡,多吃些蔬菜和瓜果。多吃豆制品;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5、定期检查
 
  定期做身体检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浓度。老年人应每年做体检一次,并要对血压、血脂、血糖进行监测。调整用药量,避免血压反复波动。一旦出现胸闷、气急、咳嗽、头痛、头晕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健康教育
降温正当时,全球死因之首——心脑血管疾病需多留心!
2018-12-10 08:54  编辑: 欧主编    点击:

  古语有云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
 
  心脑血管疾病也进入高发期
 
  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尽管心脑血管病四季均可发生,但统计资料表明,冬季的特殊气候条件,使之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与夏季相比,冬季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升高41%,其中,卒中相关死亡增加近一半,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增加三分之一。
 
  为何冬季易频发心脑血管疾病?
 
  1、冬季,天气骤然变冷,人体新陈代谢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老年人普遍存在动脉硬化症状,如遇寒冷空气袭击,便会全身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很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肌梗死。
 
  2、冬季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加上日常补水不足,导致血液黏稠度过高,进而使血液流通不畅,可致使血管堵塞。
 
  3、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血压波动增大。高血压或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弹性差,血压突然升高易导致高血压或脑动脉硬化患者发生脑出血。
 
  4、由于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很多人在大喜大悲,情绪较大波动后。心情不畅,心理压力过大及居住环境、生活饮食习惯以及过度劳累等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以下几种人群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患者;
 
  40岁以上的男性;
 
  职场白领;
 
  生活无规律、不良嗜好多的人;
 
  长期服避孕药的人;
 
  居住在高寒地区的人。
 
  专家指出,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症状较多且明显,只要稍微注意都能发现。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症状:
 
  心梗
 
  1、发作信号:大汗、持续胸痛、后背痛
 
  2、急性心梗发作症状
 
  男性患者:持续胸痛(67%)和大汗(70%)。
 
  女性患者:放射痛、后背痛、恶心呕吐多,胸痛和大汗则相对少见。
 
  上了岁数的人:症状不太明显,大汗则对老年人最具有价值。也就是说,老年人发作时即便不怎么胸疼,但是出大汗就要注意了。
 
  脑出血
 
  脑出血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在发生脑出血的患者中,50%有先兆症状。
 
  发作信号——剧烈的头痛
 
  一般有头痛和呕吐,并迅速出现昏迷、偏瘫、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剧烈的头痛是脑出血的最常见症状。一旦出现剧烈的头痛,患者要首先想到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采取自救措施。
 
  冠心病
 
  发作信号——心绞痛
 
  心绞痛,心前区出现的一种不可名状的、让人难受的压榨感和憋闷感。
 
  有时候也会表现为心悸、喉部紧缩感以及肩背部疼痛等症状。

 
  5招科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生活规律
 
  早晨气温低,不适宜晨练。早上6-10点,是人体血压较高的一个时段,出门过早,受到寒冷刺激,较容易出现心脑血管问题,中老年人最好在早饭后10点再锻炼
 
  2、适量运动
 
  要根据身心情况锻炼身体,每天有氧运动不少于30分钟,不要选择爬山、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项目。
 
  3、保持乐观态度
 
  避免情绪大起大落。研究表明,心脏和血管对情绪反应最为敏感,过于兴奋或生闷气都会导致血压波动,诱发疾病。
 
  4、注意饮食
 
  在饮食上不要吃得太油,饭菜宜清淡,多吃些蔬菜和瓜果。多吃豆制品;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5、定期检查
 
  定期做身体检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浓度。老年人应每年做体检一次,并要对血压、血脂、血糖进行监测。调整用药量,避免血压反复波动。一旦出现胸闷、气急、咳嗽、头痛、头晕等症状,要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