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脸红的人酒量更大?教你4招春节不易醉的喝酒方式
发布日期: 2019-02-11 09:39 编辑: 欧主编 点击:
导读: 关于喝酒的这些真相,你知道吗?
过年啦!!!亲朋好友聚会免不了,所谓无酒不成席,把酒言欢肯定就躲不了。
然而,在酒桌上经常会看到一些人一喝酒,脸就红得像红苹果似的,甚至全身皮肤发红。这种现象,中国人俗称“上脸”,遇到喝酒脸红的人,劝酒的人常说:脸越红说明越能喝,因为酒精都挥发了啊!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关于喝酒的这些真相,你知道吗?
经常“醉酒”有什么危害?
我们常常说“醉酒”,但其实,让人体产生“醉酒”反应的,并不是酒精,而是它代谢后的产物——乙醛。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被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ADH)」代谢为乙醛,乙醛在「乙醛脱氢酶(ALDH)」的作用下代谢成乙酸,最终形成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但研究显示,接近半数的中国人和日本人由于先天基因的缘故,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ALDH)」,使乙醛代谢的过程发生了障碍。乙醛在体内堆积,会作用于中枢神经,使人体出现头晕、脸红、恶心等反应。这种头晕恶心的反应,常常让人出现一些意外事故。
但身体出现“醉酒”反应时,说明你喝酒的速度已经超过了肝脏的代谢能力,也就是「酒精过量」了。这种过量,会不断积累对身体的伤害,长期如此,可导致身体多个器官发生病变,如:大脑早衰、心律失常、酒精性脂肪肝、慢性胃炎、肝癌等。

喝酒脸红的人,酒量就大吗?
不是的。
无论何种酒,只要是含有酒精的,进入人体以后的变化是这样的:酒精(乙醇)——乙醛——乙酸——二氧化碳+水。
喝酒脸红,很多人认为是乙醇导致的,其实不然,乙醛才是罪魁祸首。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而脸部毛细血管扩张才是脸红的真正原因。所以喝酒脸红的人意味着体内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能迅速的将乙醇转化为乙醛。
不过我们不能忽视了还有另外一种酶,乙醛脱氢酶,它能将有毒害作用的乙醛转化为乙酸。喝酒脸红的人就因为只有乙醇脱氢酶,缺乏乙醛脱氢酶,所以导致体内乙醛代谢缓慢而不断累积,因此喝酒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会脸红。
不过脸红持续1~2个小时后就会慢慢缓解,这主要是靠肝脏里的P450(P450是特异l生比较低的一群氧化酶)慢慢将乙醛转化成乙酸,然后进入TCA循环而被代谢成水和二氧化碳。
所以,喝酒会脸红,是一种酒精代谢的表现,并不能以此作为衡量酒量的标准。

教你4种不易醉的喝酒方式:
当然,有些人由于应酬等原因,难免要喝酒,小编这就贴心地为大家提供了几个不那么容易醉酒的小妙招。
喝酒前吃几口饭菜
不要空腹喝酒,在喝酒前可以吃些馒头、瘦肉、鸡蛋、牛奶垫垫肚子,让酒精不那么快进入小肠,降低肠胃对酒精的吸收速度。
多喝水多排尿
一边喝酒一边喝水,能降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而且,经常上厕所也有利于排出体内的部分酒精。
小口小口慢慢喝
一般,喝酒后5分钟酒精就会吸收进入血液中,如果慢慢饮酒,肝脏就有充分的时间把酒精分解掉。反之,一口闷则会让血液中酒精浓度在30-120分钟内达到高峰,容易出现醉酒反应。理想的速度是1个小时喝不超过10毫升16%的酒。
喝酒时不掺汽水
别在酒水中掺入可乐、雪碧、苏打水等汽水,因为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会使酒精更快进入小肠,加快酒精吸收速度,更容易醉酒。
在此奉劝各位,过年的时候能不喝就不喝,你喝下的每一口酒,都在增加你的得病甚至患癌的风险。如果必须要喝的话,小编也再嘱咐你们几句。
服用抗生素期间,千万别喝酒:包括但不限于头孢类、甲硝唑类、沙星类......如果不知道自己吃的药物应不应该禁酒,请认真查阅说明书。
不强行劝酒:当然,面对别人强行劝你酒的时候也不要妥协,没什么抹不开面子的。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没啥好解释的......
2019,新春愉快!
在此,小编也为大家送上一份新年祝福: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拥有三样东西!
Funny!Money!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