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来势汹汹,提醒老、幼、病、胖、孕人群做好防护!
发布日期: 2019-08-05 09:07 编辑: 欧主编 点击:
导读: 目前,登革热已经进入高发季节!
夏天永恒的主题是什么?
除了防晒,还有防蚊!
蚊虫叮咬,是虫媒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渠道
目前,登革热已经进入高发季节!


今年入夏以来,因丰沛降水带来蚊子的快速繁殖,柬埔寨、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登革热疫情形势前所未有的严峻。据海关总署最新通告:截至2019年6月15日,多国出现登革热疫情,其中菲律宾共报告病例77040例,越南共报告病例59959例,泰国共报告病例26430例……
近日,广东省卫健委也发布登革热权威预警信息:当前广东省已提前进入登革热本地流行季节。广东省18个地市今年共报告240例登革热病例,包括9例本地感染病例,231例境外感染输入病例。就连非沿海的浙江也沦陷了,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浙江全省共报告登革热160例,为2018年同期的5.16倍。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库蚊
库蚊传播乙型脑炎(发烧、剧烈头疼、恶心、呕吐)等疾病。
伊蚊
伊蚊俗称花蚊子,传播登革热(发烧、头痛、骨骼肌肉疼痛、皮疹)等疾病。

按蚊
按蚊传播疟疾(间歇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疾病。
登革热的症状
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注意: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多数为5~8天。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
还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即隐性感染,但是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
特别提醒
因登革热的发病症状与感冒、流感等比较相似,因此你如果怀疑自己被蚊子叮咬,或者有南美、非洲、东南亚地区的外出旅游史,应及时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就医。
在高热不退时,记得不要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退烧药,应以物理方法降温为主,但对于出血症状明显的病人,要避免用酒精擦浴。

关于登革热,很多人还会有以下疑问:
1、登革热有疫苗来预防吗?或者有特效药治疗吗?
目前没有效疫苗可以预防,也没有登革热特效治疗法,只能对症治疗。所以我们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疾病加重。
2、是否退热后就没事了?
退热后仍存在病情恶化的风险,一旦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皮肤红色斑点、口鼻出血、呕血便血、嗜睡易怒、皮肤湿冷、呼吸困难等症状时,提示需要紧急护理,应立即返回到门诊或急诊。
预防登革热,最重要的是从源头上杜绝与蚊子的接触,远离蚊子,我们可以做到:
严防蚊子叮咬,消除或破坏家里蚊虫孳生地!
1)排干卫生间、厨房和盆栽区等的死水及积水。
2)及时清理缸、罐、废旧轮胎、啤酒瓶、竹筒、陶瓷器皿等积水容器,水缸或水箱加盖。
3)防止垃圾堆积,将垃圾放入密闭塑料袋并放入密闭容器中。

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
1)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2)避免在蚊子活动高峰期在树荫、草丛、凉亭、垃圾站等地方逗留,即日出后两小时左右和日落前两小时左右。
3)外出时可穿浅色长袖衣裤,在皮肤裸露部位涂抹驱避剂。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
如果“不幸”被叮咬,
出现疑似登革热的症状,
记得要及时就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