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加强防癌宣传,让我们谈癌不色变!
发布日期: 2019-04-22 10:30    编辑: 欧主编    点击:
导读: 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科学抗癌预防先行”,旨在倡导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加大防癌抗癌科普宣传,提高群众对癌症预防筛查和早诊早治的认知和接受度,切实降低癌症带来的社会危害和疾病负担。

  2019年4月15-21日
  
  是第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科学抗癌预防先行”,旨在倡导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加大防癌抗癌科普宣传,提高群众对癌症预防筛查和早诊早治的认知和接受度,切实降低癌症带来的社会危害和疾病负担。
  
  上周我们有提到,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近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癌症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与历史数据相比,癌症负担呈持续上升态势。近10多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
  
  癌症是一类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慢性病
  
  (一)癌症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350万,死亡病例超过200万,防控形势严峻。
  
  (二)我国常见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子宫颈癌、甲状腺癌等。近年来,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等发病呈显著上升趋势,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三)大部分癌症是人体细胞在外界因素长期作用下,基因损伤和改变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通常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
  
  (四)致癌因素十分复杂,包括化学、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遗传、免疫、年龄、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

  
  身体出现以下症状要注意
  
  (一)身体浅表部位出现异常肿块。
  
  (二)体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内色泽加深或迅速增大。
  
  (三)身体出现异常感觉如哽咽感、疼痛等。
  
  (四)皮肤或粘膜经久不愈溃疡。
  
  (五)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
  
  (六)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或带血。
  
  (七)持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
  
  (八)听力异常,鼻血,头痛。
  
  (九)阴道异常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
  
  (十)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
  
  (十一)不明原因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
  
  早诊早治是提高癌症生存率的关键
  
  (一)癌症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与癌症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时间越长。
  
  (二)关注身体出现的癌症危险信号,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二)我们可以通过三级预防来进行癌症的防控,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损害;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三)国际经验表明,采取积极预防(如健康教育、控烟限酒、早期筛查等)、规范治疗等措施,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具有显著效果。
  
  (四)我国实施癌症综合防治策略较早的一些地区,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

  
  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一)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
  
  (二)吸烟、肥胖、缺少运动、不合理膳食习惯、酗酒、压力、心理紧张等都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三)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心情舒畅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
  
  (四)癌症的发生是人全生命周期相关危险因素累积的过程。癌症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要尽早关注癌症预防,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烟草、酒精等致癌因素,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
  
  中国有如此庞大的肿瘤人群
  
  但很多人都是后知后觉
  
  被告知患肿瘤后才悔不当初
  
  曾以为离自己遥不可及的事
  
  一夜之间成为与自己形影不离的噩梦
  
  其实只要提前预防
  
  掌握防治肿瘤的知识
  
  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也守护家人的幸福
健康教育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加强防癌宣传,让我们谈癌不色变!
2019-04-22 10:30  编辑: 欧主编    点击:

  2019年4月15-21日
  
  是第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科学抗癌预防先行”,旨在倡导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加大防癌抗癌科普宣传,提高群众对癌症预防筛查和早诊早治的认知和接受度,切实降低癌症带来的社会危害和疾病负担。
  
  上周我们有提到,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近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癌症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与历史数据相比,癌症负担呈持续上升态势。近10多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
  
  癌症是一类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慢性病
  
  (一)癌症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350万,死亡病例超过200万,防控形势严峻。
  
  (二)我国常见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子宫颈癌、甲状腺癌等。近年来,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等发病呈显著上升趋势,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三)大部分癌症是人体细胞在外界因素长期作用下,基因损伤和改变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通常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
  
  (四)致癌因素十分复杂,包括化学、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遗传、免疫、年龄、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

  
  身体出现以下症状要注意
  
  (一)身体浅表部位出现异常肿块。
  
  (二)体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内色泽加深或迅速增大。
  
  (三)身体出现异常感觉如哽咽感、疼痛等。
  
  (四)皮肤或粘膜经久不愈溃疡。
  
  (五)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
  
  (六)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或带血。
  
  (七)持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
  
  (八)听力异常,鼻血,头痛。
  
  (九)阴道异常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
  
  (十)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
  
  (十一)不明原因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
  
  早诊早治是提高癌症生存率的关键
  
  (一)癌症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与癌症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时间越长。
  
  (二)关注身体出现的癌症危险信号,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二)我们可以通过三级预防来进行癌症的防控,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损害;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三)国际经验表明,采取积极预防(如健康教育、控烟限酒、早期筛查等)、规范治疗等措施,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具有显著效果。
  
  (四)我国实施癌症综合防治策略较早的一些地区,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

  
  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一)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
  
  (二)吸烟、肥胖、缺少运动、不合理膳食习惯、酗酒、压力、心理紧张等都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三)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心情舒畅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
  
  (四)癌症的发生是人全生命周期相关危险因素累积的过程。癌症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要尽早关注癌症预防,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烟草、酒精等致癌因素,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
  
  中国有如此庞大的肿瘤人群
  
  但很多人都是后知后觉
  
  被告知患肿瘤后才悔不当初
  
  曾以为离自己遥不可及的事
  
  一夜之间成为与自己形影不离的噩梦
  
  其实只要提前预防
  
  掌握防治肿瘤的知识
  
  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也守护家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