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这5类儿童传染病高发,这样做轻松预防!
发布日期: 2019-03-25 08:30    编辑: 欧主编    点击:
导读: 预防小儿传染病,让儿童健康度过春天就成了许多老师和家长心里的头等大事。

 
  春季来临,天气转暖,但由于气温变化幅度大、花粉飞扬、多风等因素,这个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同时也是细菌、病毒等各种致病微生物增多的季节,加之儿童机体免疫力较低,使病原菌容易侵入机体,导致儿童发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手足口病等。
  
  开学后,校园就成了人口密集的场所,小朋友在其中生活和学习,预防小儿传染病,让儿童健康度过春天就成了许多老师和家长心里的头等大事。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常见,是法定丙类传染病,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
  
  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人是唯一传染源,病毒可存在于患者的唾液和呼吸道分泌液中,通过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感染者唾液污染的衣服、玩具或公共用具间接传染。
  
  该病多数起病较急,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患者先觉一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2~3天后,另一侧腮腺也肿痛,表面发热,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4~5天逐渐消退。
  
  患儿应卧床休息,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及时隔离。可注射麻腮风疫苗来预防。
  
  流行性感冒
  
  从感染病毒到发病其实时间很短,常会出现发热、高热,伴头痛、咽痛、咽干、咳嗽、鼻涕及困乏等症状。
  
  遇到这种情况呢,我们可服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咳嗽咳痰较重时可加服一些化痰止咳的药物,高烧可以给于退热药物。饮食宜清淡,多饮温水。
  
  如果症状严重,还是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医,同时尽量避免与其他小朋友的密切接触,以免传染。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保持室内通风,适当的户外运动也是预防和恢复的有效途径。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的传染性很强,好发于6岁以内的小朋友,春季尤其是发病高潮。
  
  本病起病很急,发热突然,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喷射状呕吐、颈项部强直等症状。不予重视或治疗不当容易留下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同时饮食易消化,多饮水,保持周围环境卫生及新鲜空气流通。
  
  红眼病
  
  红眼病也叫急性结膜炎,好发于春季,感染后几小时就会发病,常见眼睛发痒、异物感、流泪、怕光、结膜充血、眼睑红肿等不适。
  
  出现这些症状时,除医院就医以外,注意让宝宝不要揉搓眼睛,也不要自行用热水冲洗宝宝的眼睛以免损伤眼角膜,且不要擅自给宝宝滴眼药水以防滴入含有抗生素成分的药水,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同时注意眼卫生。
  
  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
  
  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春季小儿常见病预防措施
  
  1、勤洗手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2、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居室,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3、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避免接触感染患者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照顾患者时要佩戴口罩。
  
  4、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5、出现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居家休息,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如症状较重,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6、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
健康教育
春季这5类儿童传染病高发,这样做轻松预防!
2019-03-25 08:30  编辑: 欧主编    点击:

 
  春季来临,天气转暖,但由于气温变化幅度大、花粉飞扬、多风等因素,这个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同时也是细菌、病毒等各种致病微生物增多的季节,加之儿童机体免疫力较低,使病原菌容易侵入机体,导致儿童发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手足口病等。
  
  开学后,校园就成了人口密集的场所,小朋友在其中生活和学习,预防小儿传染病,让儿童健康度过春天就成了许多老师和家长心里的头等大事。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常见,是法定丙类传染病,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
  
  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人是唯一传染源,病毒可存在于患者的唾液和呼吸道分泌液中,通过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感染者唾液污染的衣服、玩具或公共用具间接传染。
  
  该病多数起病较急,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患者先觉一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2~3天后,另一侧腮腺也肿痛,表面发热,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4~5天逐渐消退。
  
  患儿应卧床休息,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及时隔离。可注射麻腮风疫苗来预防。
  
  流行性感冒
  
  从感染病毒到发病其实时间很短,常会出现发热、高热,伴头痛、咽痛、咽干、咳嗽、鼻涕及困乏等症状。
  
  遇到这种情况呢,我们可服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咳嗽咳痰较重时可加服一些化痰止咳的药物,高烧可以给于退热药物。饮食宜清淡,多饮温水。
  
  如果症状严重,还是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医,同时尽量避免与其他小朋友的密切接触,以免传染。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保持室内通风,适当的户外运动也是预防和恢复的有效途径。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的传染性很强,好发于6岁以内的小朋友,春季尤其是发病高潮。
  
  本病起病很急,发热突然,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喷射状呕吐、颈项部强直等症状。不予重视或治疗不当容易留下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同时饮食易消化,多饮水,保持周围环境卫生及新鲜空气流通。
  
  红眼病
  
  红眼病也叫急性结膜炎,好发于春季,感染后几小时就会发病,常见眼睛发痒、异物感、流泪、怕光、结膜充血、眼睑红肿等不适。
  
  出现这些症状时,除医院就医以外,注意让宝宝不要揉搓眼睛,也不要自行用热水冲洗宝宝的眼睛以免损伤眼角膜,且不要擅自给宝宝滴眼药水以防滴入含有抗生素成分的药水,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同时注意眼卫生。
  
  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
  
  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春季小儿常见病预防措施
  
  1、勤洗手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2、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居室,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3、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避免接触感染患者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照顾患者时要佩戴口罩。
  
  4、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5、出现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居家休息,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如症状较重,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6、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