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不当毁一生!这些“雷区”您踩了吗?
发布日期: 2019-01-14 09:51 编辑: 欧主编 点击:
导读: 近些年儿童药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近些年儿童药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耳聋,约有7000名儿童死亡。儿童用药安全既是社会问题,更值得每一位家长高度重视。

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指出,80%以上的家长都存在用药误区。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尤其是各种器官、免疫系统的发育还不健全,属于低免疫人群。因此儿童用药需要特别谨慎,专家提醒,在用药过程中,请避开以下常见雷区。
儿童用药五个误区需警惕
误区一:把药溶于牛奶、糖水、粥汤中服用
由于牛奶、饮料、糖水等液体中含有多种物质,可能会与药物结合,影响药物的吸收,有的甚至会破坏药物的结构,从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比如糖中有较多的钙、铁等矿物元素,可与中药中的蛋白质起化学反应,混浊沉淀,致使疗效大打折扣。
误区二:擅自调整孩子的用药剂量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服药时,担心医嘱用量不够或太多,会根据自己和别人的经验,自行调整用量,临床医生指出,如果剂量不足影响药效,剂量太大会引起毒副作用,家长如果发现儿童用药效果不佳,应该及时咨询医生。

误区三:为了早日康复,擅自给孩子联合用药
很多家长认为药吃得多病好得快,于是中药加西药,多种药一起吃。药物进入体内都要经由肝脏代谢灭活、肾脏排泄清除。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还不健全,联合用药可能造成肝肾损伤甚至肝肾中毒。儿童联合用药一定要遵医嘱。
误区四:症状消失后给孩子自行停药
存在自行停药行为的家长在调查中发现最多。由于药物治疗疾病需要一个过程,症状消失并不代表疾病真正痊愈,自行停药很不科学。特别是服用抗生素,自行停药不仅可能让疾病卷土重来,还会产生耐药。
误区五:滥用维生素
维生素在宝宝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是随意服用多多益善,不少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婴幼儿服用维生素A,如一次剂量超30万国际单位,可引起急性中毒。维生素E过多会导致出血倾向。此外,维生素最好不要空腹服用,可能诱发尿路结石等。

哪些药可能影响儿童的健康?
1、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
2、多黏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
3、胃复安能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
4、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
5、感冒通能引起儿童血尿;滴鼻净(萘甲唑啉)能引起儿童中毒等。
(内容出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
儿童是成人的起点,但不是成人缩小版。大部分成年人的药品,儿童是不能服用的。相比成人,药物在儿童体内不能充分代谢,容易引起毒副作用;儿童肾脏功能发育不全,消除药物能力较差。药物在成人身上的轻微副作用,在小儿身上可能就是毒性反应。

家长们应做到
按医嘱用药;
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
牢记药物不良反应经历,避免使用类似药物;
到正规机构购买药品;听从专业人员建议,正确选择;
如果有疑问,应咨询专家。
药物一定要慎重使用
儿童用药无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