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谁说猝死没信号?它离我们一点都不远!
发布日期: 2018-08-27 10:37    编辑: 欧主编    点击:
导读: 近年来,猝死事件屡见报端。

  近年来,猝死事件屡见报端。猝死者中,中青年人的比例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生活方式不健康等都有可能成为猝死的杀手。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某些药物和许多疾病都会引发猝死,其中大约80%为心源性猝死,而非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主要为:脑出血、肺栓塞、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严重过敏、哮喘等。
 
  心源性猝死往往更快,发病到死亡发生在1小时之内。其中90%左右是由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所导致的。临床上表现为:心音骤然消失、脉搏与血压测不到、意识突然丧失、呼吸骤然停止、昏迷、瞳孔散大、死亡,罕有逆转者。
 
  关于猝死你必须知道
 
  1、我国每分钟3人心脏猝死
 
  据统计,我国每年心脏猝死的总人数高达50多万,平均每分钟就有3人因心脏原因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而抢救成功率却不到1%。
 
  2、猝死越来越容易出现在年轻人身上
 
  3、疲劳过度易引发慢性疲劳综合征,人体表现为身体代谢失调、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严重者甚至可能猝死。
 
 
  六大异常信号需要注意
 
  1、胸痛
 
  约有一半的人在猝死前出现过胸痛症状,并伴有呼吸急促。并且,93%的人在猝死前的24小时内,有症状反复发作的情况。
 
  2、嗓子发紧
 
  患者有嗓子发紧的症状,此外还有肩颈部或手臂疼痛,或者没有胃病却胃痛等等。这是因为心肌缺血时发生的疼痛会转移到不同部位。
 
  3、心慌或晕厥
 
  心脏病发作前数周或数月,患者会不定期突然发生心脏不规律的跳动,多会感到心慌。
 
  还有的患者则表现为心跳过缓甚至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
 
  4、疲惫不堪
 
  不明原因就感觉疲惫不堪,同时,伴有胸闷或水肿等其它症状。
 
  5、失眠且惊醒
 
  长期睡眠不足,会增加冠状动脉猝死风险。如睡眠中被憋醒,或患有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征,会增加夜间猝死风险。
 
  6、长期性反复性过度出汗
 
  没有进行剧烈运动却突然大汗淋漓,是心脏病发作前释放的一个信号,要格外引起注意。

 
  容易猝死人群
 
  1、抑郁:抑郁焦虑加速心血管病的形成,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塞的一个独立威胁因素。心血管病伴随着焦虑抑郁,成为猝死的一个重要因素。
 
  2、有心脏病家族史者。
 
  3、过度劳累:经常熬夜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处于功能失调状态;吃饭、作息不规律会引起低糖低钾,电解质紊乱,导致心律不齐,这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4、熬夜:长期熬夜诱发心律失常、心脏早搏而突然晕倒,若没获得及时急救,易发生猝死。另外,长期熬夜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5、生活压力大: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并会增加心律失常、血管痉挛的风险,甚至诱发猝死。
 
  6、肥胖:心血管病最爱胖子。肥胖人群几乎把所有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占全。而且胖子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时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
 
  7、抽烟喝酒: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时常人的3倍。究竟能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是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长期饮酒还可导致心脏衰竭等疾病。
 
  猝死看似不可预防,但从生活习惯、情绪方面作调整,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就有可能降低猝死的发生几率。
 
  预防猝死发生
 
  1、保持睡眠充足(成年人每天保证7-9小时睡眠,不低于6小时);
 
  2、作息规律;
 
  3、低盐饮食、多吃水果蔬菜、限制食物的总热量摄入、限制甜食摄入、避免过量高脂饮食摄入;
 
  4、戒烟;
 
  5、规律的体育锻炼;
 
  6、此外,规律的常规体检可以帮我们发现一些容易引起冠心病的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
 
 
  万一发生猝死,如何救人?
 
  1、保持镇静,拨打120电话救助;
 
  2、拨打120求助时简要说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发病时的症状、发病时患者所处的位置,为专业人员进一步的救治争取时间;
 
  3、不要摇晃患者,将患者平放在地上或硬板床上,必须转动患者时,要注意保护头部,防止发生颈椎损伤,可以一手托住颈部,另一手扶住肩部;
 
  4、等待专业人员到来之前,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5、心脏胸外按压的位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汇点略下方。按压手势:左手掌根放在此位置,右手掌放在左手背上,双臂垂直向下按压。头部:尽量后仰。人工呼吸:捏住鼻子,按压30次,吹气2次。
 
  
健康教育
【健康】谁说猝死没信号?它离我们一点都不远!
2018-08-27 10:37  编辑: 欧主编    点击:

  近年来,猝死事件屡见报端。猝死者中,中青年人的比例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生活方式不健康等都有可能成为猝死的杀手。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某些药物和许多疾病都会引发猝死,其中大约80%为心源性猝死,而非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主要为:脑出血、肺栓塞、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严重过敏、哮喘等。
 
  心源性猝死往往更快,发病到死亡发生在1小时之内。其中90%左右是由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所导致的。临床上表现为:心音骤然消失、脉搏与血压测不到、意识突然丧失、呼吸骤然停止、昏迷、瞳孔散大、死亡,罕有逆转者。
 
  关于猝死你必须知道
 
  1、我国每分钟3人心脏猝死
 
  据统计,我国每年心脏猝死的总人数高达50多万,平均每分钟就有3人因心脏原因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而抢救成功率却不到1%。
 
  2、猝死越来越容易出现在年轻人身上
 
  3、疲劳过度易引发慢性疲劳综合征,人体表现为身体代谢失调、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严重者甚至可能猝死。
 
 
  六大异常信号需要注意
 
  1、胸痛
 
  约有一半的人在猝死前出现过胸痛症状,并伴有呼吸急促。并且,93%的人在猝死前的24小时内,有症状反复发作的情况。
 
  2、嗓子发紧
 
  患者有嗓子发紧的症状,此外还有肩颈部或手臂疼痛,或者没有胃病却胃痛等等。这是因为心肌缺血时发生的疼痛会转移到不同部位。
 
  3、心慌或晕厥
 
  心脏病发作前数周或数月,患者会不定期突然发生心脏不规律的跳动,多会感到心慌。
 
  还有的患者则表现为心跳过缓甚至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
 
  4、疲惫不堪
 
  不明原因就感觉疲惫不堪,同时,伴有胸闷或水肿等其它症状。
 
  5、失眠且惊醒
 
  长期睡眠不足,会增加冠状动脉猝死风险。如睡眠中被憋醒,或患有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征,会增加夜间猝死风险。
 
  6、长期性反复性过度出汗
 
  没有进行剧烈运动却突然大汗淋漓,是心脏病发作前释放的一个信号,要格外引起注意。

 
  容易猝死人群
 
  1、抑郁:抑郁焦虑加速心血管病的形成,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塞的一个独立威胁因素。心血管病伴随着焦虑抑郁,成为猝死的一个重要因素。
 
  2、有心脏病家族史者。
 
  3、过度劳累:经常熬夜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处于功能失调状态;吃饭、作息不规律会引起低糖低钾,电解质紊乱,导致心律不齐,这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4、熬夜:长期熬夜诱发心律失常、心脏早搏而突然晕倒,若没获得及时急救,易发生猝死。另外,长期熬夜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5、生活压力大: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并会增加心律失常、血管痉挛的风险,甚至诱发猝死。
 
  6、肥胖:心血管病最爱胖子。肥胖人群几乎把所有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占全。而且胖子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时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
 
  7、抽烟喝酒: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时常人的3倍。究竟能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是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长期饮酒还可导致心脏衰竭等疾病。
 
  猝死看似不可预防,但从生活习惯、情绪方面作调整,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就有可能降低猝死的发生几率。
 
  预防猝死发生
 
  1、保持睡眠充足(成年人每天保证7-9小时睡眠,不低于6小时);
 
  2、作息规律;
 
  3、低盐饮食、多吃水果蔬菜、限制食物的总热量摄入、限制甜食摄入、避免过量高脂饮食摄入;
 
  4、戒烟;
 
  5、规律的体育锻炼;
 
  6、此外,规律的常规体检可以帮我们发现一些容易引起冠心病的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
 
 
  万一发生猝死,如何救人?
 
  1、保持镇静,拨打120电话救助;
 
  2、拨打120求助时简要说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发病时的症状、发病时患者所处的位置,为专业人员进一步的救治争取时间;
 
  3、不要摇晃患者,将患者平放在地上或硬板床上,必须转动患者时,要注意保护头部,防止发生颈椎损伤,可以一手托住颈部,另一手扶住肩部;
 
  4、等待专业人员到来之前,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5、心脏胸外按压的位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汇点略下方。按压手势:左手掌根放在此位置,右手掌放在左手背上,双臂垂直向下按压。头部:尽量后仰。人工呼吸:捏住鼻子,按压30次,吹气2次。